按理说,政治承诺往往是需要兑现的,尤其是当选前信誓旦旦的承诺更是如此。李在明在竞选期间,曾强烈表示要修复中韩关系,且毫不犹豫地批评了尹锡悦政府对美国的过度依赖,言辞激烈,立场鲜明。然而,没想到上任才几个月,他就急忙向美国澄清:自己并非亲华,韩美同盟始终是优先考虑的关系。这一转变,显得急剧而突兀,仿佛从豪言壮语到卑微恳切的态度,来得让人措手不及。政治理想面对现实的挑战,为何如此容易崩塌?
李在明的慌乱,正是85岁的金钟仁这一位资深政治人物一番话带来的直接反应。在7月17日的午餐会上,表面讨论的是韩美贸易谈判,实际上,金钟仁则给李在明上了一课,提醒他美国那边有不少人认为他是“亲华派”,这对即将进行的美韩谈判极为不利。李在明听后反应极其迅速、近乎本能:“希望美国不要误解自己”,“韩美同盟始终是外交关系的首位”——几乎是立刻补充,这番表态,既显得恳切,也让人有些心酸。
展开剩余83%但回顾竞选期间的李在明,那时的他言辞激烈,曾批评尹锡悦政府过度倾向美国,尤其是在南海、台海问题上指手画脚。那时的他,言之凿凿地说,政府不应将所有筹码都押在美国身上,并承诺上任后会致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。如今,仅仅几个月过去,态度却发生了惊人的180度转弯,从“批评美国倾向”到“美国优先”,让人措手不及。
说好的“平衡外交”,说好的“独立自主”,在现实面前为何如此不堪一击?这种前后不一,或许不是李在明个人品格的写照,而是韩国所面临的外交结构性困境。政治承诺和理想的崩塌,在现实压力下,暴露了政治人物的人性一面,李在明的焦虑,实则是整个韩国困境的缩影。
韩国的外交困境,形象地说,就是一个现代版的“夹心饼干”:一边是美国——这位“安全保镖”,一边是中国——这个“经济伙伴”。两边都不得罪,两边都无法放弃,这样的外交处境无疑极为尴尬。首先来看安全层面的困境。朝鲜的威胁,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,悬在韩国头顶。没有美国的军事保护,韩国如何能够安枕无忧?答案显而易见。驻韩美军2.8万人,正是韩国安全的“定海神针”。例如,7月11日的“自由之刃”联合军演,规模空前,尽管朝鲜强烈反应,李在明政府依然选择参与。这不是单纯的军演,而是韩国安全的生命线。
再来看看经济问题。中韩贸易总额达3600亿美元,占韩国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。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,这个“金主”怎能轻易得罪?三星、LG、现代等韩国巨头,哪个没有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?萨德事件的教训依旧历历在目,当中韩关系恶化时,韩国经济立刻遭遇了严重冲击。
这就是韩国的“分裂症”:安全靠美国,经济靠中国。就像一个人,左手紧抓美国大腿,右手数着中国的钞票,看起来荒谬,但这正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现实。中美关系好时,韩国可以左右逢源,然而当两国关系紧张时,韩国便陷入了“夹心饼干”的两难境地,左右受气。
李在明试图平衡两边,但这种平衡越来越难走。站在中美之间,韩国要么在其中一方施压下作出选择,要么就只能在矛盾中求得妥协。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,而是生存问题。李在明的焦虑,实际上就是整个韩国的写照。看看别人的选择,或许能更好理解李在明的困境。
今年的中欧峰会,原本计划在欧洲举行,但最终,冯德莱恩还是亲自赴北京。欧盟,作为经济实力不亚于美国的庞然大物,连他们都不得不低头,更何况是像韩国这样的小国?说好的原则、立场,一旦碰到现实,往往都得重新考虑。再回顾历史,2015年,朴槿惠访华时,表现得从容不迫,尽管美国不高兴,却也没做出太大反应。那时的国际环境相对宽松,给了韩国更多外交空间。但如今,中美战略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,台海紧张、科技脱钩、贸易战、军备竞赛……这些问题让韩国的外交空间被极度压缩,想要两边都不得罪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独立自主的理想,是否符合韩国的现实需求?在这种背景下,小国的外交理想主义时代已经过去,现实主义才是主导。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李在明不得不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。毕竟,连欧盟都在低头,韩国又能坚持到几时?
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,韩国作为小国,似乎无其他选择。李在明的“替身外交”便成了应对这一现实困境的聪明选择。派禹元植代理出席的决定,实际上是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。禹元植是韩国国会议长,具有相当高的规格,这一举动向中国传达了一个信息:韩国重视两国关系,但也面临内部的外交困境。
“替身外交”,虽听起来有些牵强,但在现实政治中却能起到重要作用。既能避免得罪中国,又能避免激怒美国,两边都有了台阶下。这种“软着陆”策略,是现实主义外交的精髓。无论中方是否完全理解,至少美国会觉得李在明“代理出席”的决定要比亲自前往中国更合适。
然而,这一策略也有时间的限制。距离9月3日的会议仅剩不到两个月,李在明必须在这段时间内迅速调整策略。如果美韩领导人实现首次会晤,或者美韩贸易谈判顺利推进,李在明也许会在最后一刻亲自赴中国。但政治从来充满变数,今天的决策,明天可能就要重新审视。
总的来说,李在明的“替身外交”可能成为未来小国外交的新常态。在中美之间无法选边时,小国领袖们只能学会游走、平衡。妥协,有时也是一种智慧。最重要的是,学会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,找到一条适应生存的道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