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核心城市土拍市场“沉寂”多月后,浙系民企伟星房产再度落子杭州市。
日前,在杭州市土拍中,伟星房产旗下的杭州伟星星辰置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伟星星辰”)经过43轮竞逐,最终以总价19.13亿元竞得拱墅区石桥单元地块,溢价率28.13%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注意到,在此次竞得杭州市上述地块之前,伟星房产自2024年以来已很少出手拿地,当年拿地金额约为52亿元,而在2022—2023年拿地金额均超百亿元。
在核心城市“重启”拿地背后,伟星房产的销售业绩却在下滑。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伟星房产全口径销售额仅为71.6 亿元,而2024年同期为137.4亿元,同比近乎“腰斩”。
在业绩承压背景下,伟星房产此前确立的“计划实现500亿—900亿元销售规模”的目标,或将成为泡影。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也向记者直言:“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伟星房产很难继续实现这一销售规模目标。”
“黑马房企”拿地步伐放缓
拿地金额超19亿元,溢价率近30%,在房地产业界有“黑马房企”之称的伟星房产,最终在杭州市土拍市场中斩获了新地块。
公开资料显示,7月29日,杭州市举行7月最后一场土拍,共出让3宗涉宅用地,分别为拱墅区石桥单元地块、西湖区三墩单元地块和临平区星桥单元地块。其中,拱墅区石桥单元地块备受各大房企关注。
最终,在经过43轮竞拍后,伟星星辰以总价19.13亿元竞得,成交楼面价19627元/平方米,溢价率达到28.13%。
记者注意到,尽管伟星房产今年曾参与竞拍杭州市其他地块,但最终未能有所斩获。拱墅区石桥单元地块也是伟星房产在近一年时间里,再度落子杭州房地产市场的成果。
事实上,伟星房产对加仓杭州市也颇为重视。其在对外发布的信息中表示,此次成功拿地,“向市场传递了伟星深耕、精耕杭州市场的决心”。据悉,拱墅区石桥单元地块,将是伟星房产自2021年回归杭州房地产市场以来布局的第7个住宅项目。
不过,记者梳理发现,拱墅区石桥板块周边或将汇聚诸多竞品。例如,今年2月28日,滨江集团竞得石桥单元GS130201-35地块,项目即将迎来首开。7月22日,西房集团以楼面价15295元/平方米竞得石桥单元GS130201-40地块。
“高溢价体现出开发商对区域潜力的认可,容积率优势支持产品差异化,但需关注周边竞品带来的去化压力。”中指研究院华东大区常务副总经理高院生表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此次落子杭州前,伟星房产近期已很少在公开市场拿地。“伟星房产”微信公众号信息显示,该公司上一次拿地还要追溯到今年3月25日。彼时,伟星房产以5.25亿元竞得临海市大洋街道东方大道北侧住宅用地,临海市也是伟星房产的浙江“大本营”所在地。
不仅如此,伟星房产在2024年就已放缓拿地步伐。中指研究院此前发布的《2024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》显示,伟星房产当年拿地金额为52亿元,排名第52位。可供对比的是,在2022年和2023年,伟星房产拿地金额分别约为152亿元、132亿元,2024年拿地金额较2022年减少了百亿元。
伟星房产调整拿地策略也早已有迹可循。据了解,在2024年年初举行的伟星房产浙江、东部两大区域2024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上,伟星房产产业总经理姜礼平表示:“择机拿地,聚焦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块。”
2024年7月,杭州伟星置业总经理章丕仁还提出“做好两年不拿地,仍能活下去的准备”,“聚焦核心区域核心地块的同时,坚守利润底线”。在2025年年初举行的伟星房产2024年经营工作会议上,伟星房产相关负责人也表示,坚持以投入产出为主线、以投资回报率为中心。
规避逆势扩张战略风险
与其他主攻房地产业务的民营房企不同,伟星房产背靠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伟星集团。伟星集团官网资料显示,该集团打造了服装辅料、新型建材、光学制品、房地产等六大产业,培育了两家上市公司,现有总资产300多亿元。
尽管伟星房产的起家地为浙江省台州市下辖的临海市,但其发展壮大却在安徽省芜湖市。自2000年进入芜湖市以来,伟星房产已经在当地开发了近50个项目。
除芜湖市外,伟星房产也已进入马鞍山市、合肥市等安徽省多地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4年,伟星房产在芜湖市、合肥市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3%、13.4%。
除浙江省和安徽省外,伟星房产自2021年以来分别进入了杭州市、南京市、武汉市等多座二线热门城市,销售额也得以持续攀升。
“近3年是房地产行业调整最剧烈的几年,伟星房产的业绩却是历史上最好的几年。”公开信息显示,2024年年底,合肥伟星置业总经理何立丰表示,伟星房产销售额“从2020年的197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357亿元”。“克而瑞全国百强房企销售榜排名,伟星房产从2021年的88强上升到2024年上半年的26强。这个增长速度在近几年行业内都是少见的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以“黑马房企”之姿崛起的伟星房产,此前曾提出了宏大的发展目标。公开信息显示,伟星房产方面曾在2022年东部区域、浙江区域经营工作会议上强调:“通过3—5年的努力,计划实现500亿—900亿元的销售规模。”
不过,根据克而瑞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》,2024年,伟星房产全口径销售金额为312.7亿元,排名全国第33位。在2025年上半年,伟星房产这一数据仅为71.6亿元,和2024年同期相比下滑明显。
“这是典型的战略误判。在整个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中,大部分房企的销售规模都是收缩的,很少有例外。因此,伟星房产逆势扩张面临的风险必然会很高。”宋红卫向记者分析,“目前,房企盈利模式已从规模发展转向单个项目盈利,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此前提出的销售规模目标将很难实现。”
与此同时,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周期中,伟星房产也已开启转型之旅。在2024年年初召开的伟星房产浙江、东部两大区域2024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上,姜礼平表示将“加强去化,重视现金流”,“用3—5年的时间实现房产的深度转型”。
对于是否会调整销售规模目标、深度转型计划进展等相关问题,记者致电致函伟星房产方面,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称:“相关领导比较忙,我们一直秉持可持续发展(战略)。”
在宋红卫看来,对于背后有实体产业支撑的房地产企业而言,“集团资产规模较大,能够缓解当前的债务和现金流错配压力,对房地产业务投入有较大的资金支持力度,能够保障持续投资能力。这些企业进入房地产领域也比较早,积累了一定的开发能力和区域品牌影响力。”
“房地产行业,‘野蛮生长’的时代已成为过去。”宋红卫同时表示,民营房企除了面临规模收缩的挑战外,还需要应对部分城市库存规模较大、投资风险上升的挑战。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